郭德纲相声很一般?为什么如今觉得郭德纲的相声无聊了?
早在15年前后郭德纲就已经有现在的相声状态的雏形了。只是当时人们的争议不多。一来好的新作品反复打磨搬上舞台是一件周期不短的事,演一场出一个新作品不现实,新作品还都好不可能;二来郭君的经典作品很多,存量大让听众能有的听也就不着急。
但为什么郭德纲的相声会演变成今天这样?私以为可以根据时间线来看。
05年前后是郭德纲的巅峰期,也是真正发迹的开端。具体厉害到什么程度我不是业内人士不敢说,但根据王自健的采访可以参考他的评价,05年的郭德纲可以类比小蘑菇、常宝堃先生,甚至犹有过之。
听过那时候相声的听众都知道,《窦公训女》、《文章会》、《大保镖》、《白事会》等等都是经典,脱胎于传统段子却又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。这个时期的相声郭德纲一般不会很快入活,而是会先和于老师使自己创新的内容和包袱,带观众进入属于他自己的人物角色背景以及关系矛盾,或者先入活再把创新的抖出来。
因为传统段子是死的,那个时候不景气,能走进剧场听相声的除了少数图新鲜的大多都是懂行的主,谁都知道后续怎么使,看的无非就是你要怎么逗大家伙乐。
这个时期郭德纲的人物角色大多混不吝、装疯卖憨、打肿脸充胖子、爱占小便宜、市侩精明等等形象。说白了这个时候大多数郭德纲的相声是在说自己,调侃自己所扮演的这个人物角色。创作到了后来汇总起来,也就是“ 我字系列 ”。
说自己当然很好,但是新的问题来了。随着成名郭德纲的相声作品搬上了大银幕,也流行于网络,郭德纲本人也开始踏足娱乐圈。艺术来源于生活,郭德纲“我字系列”的人物形象来自于他早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经验,见过的人物脸谱,艺术加工,夸张放大之后呈现在舞台上。可成名之后再想回去是不可能的,不是郭德纲有钱了有地位了自己端着,而是只要成名公众人物基本都回不去,总不能出去买个菜给人家签八回名,照十张相。
再一个,心程也不一样了。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了,对他而言那些都是别人的生活了,可能会有感慨有唏嘘,但很难有带入有共鸣了。真要调侃,也算是调侃别人,而不是自己了。于是后续有了“ 你字系列 ”。
大家可以搜一搜,最后的“我字系列”是我要反三俗,虽然风格和以前一样,也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,但其实是和同行打架,与现实生活不相干了。至于再后来的我要穿越等等,则是进一步的天马行空了。总而言之,不是郭君才尽,而是失去土壤了。
10年到13年,郭德纲的相声又有一个相应的巅峰。对于“你”的把握炉火纯青,对“你”的父亲,妻子,儿子等亲属都完成了包含。人民大会堂,国内外都演过了,同时也不乏新作品。其实直到现在,都可以认为郭德纲的相声还在延伸“你字系列”的风格。
大约在15年前后郭君有了现在相声的大致模样直至如今。为什么呢?
德云社15周年时,郭德纲在台上说过一句话:“他们老憋着弄死我,其实他们不明白,我要是死了,这个行业就够呛了。”
也就是从那以后,郭德纲开始力捧徒弟的道路,带着徒弟们上各种综艺。没有综艺自己创造综艺(相声有新人)。加上时不时穿插的电影副业,这导致郭德纲对相声的创作时间不可避免的减少了。
而徒弟捧上来,就不能再扔下去。除了岳云鹏以外,大多数徒弟除了小园子(小园子也基本都是粉丝)逢商演都是吃郭君的牙慧,徒弟的段子他不能说了,不能砸饭碗。而且近些年不管是自己有意还是外界吹捧,郭德纲慢慢从角儿变成了宗师形象,有些段子也不适合说了。所以他一直在摸索一个能一直说下去的相声模式。
郭德纲有一句话摸的准,观众和演员到最后是一个亲情关系。郭德纲的观众缘到这里怎么都能养老无忧,他更想行业能继续发展,徒弟能大红大紫,对他本人来说要的是一个改变,一个新定位。
所以郭德纲不再是小人物形象,对搭档于老师所扮演的人物也不再极尽调侃戏谑。而是多了几分余地。表演风格变得从容,侃侃而谈信手拈来。更多地对观众普及相声知识,讲解相声中的人物关系和定位,拿徒弟砸挂,向观众说明这个行业是如何的不易,其实这些是在垫场吗?是在磨蔓吗?不是,这只是郭德纲站在一个行业救亡者,一个行业宗师的立场和角度上觉得需要做的,也是作为一个师父觉得该给徒弟们铺的路。
这对观众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郭德纲的相声不好笑了,其实对他自己来说,他已经不再一味地追求这个了。
那么其实他能不能说之前那种相声?也能。就好比2019年天津省亲那两场,一场是脱胎于灶厨的舌尖上的大爷,讲于老师父亲当厨子剥葱剥蒜的事,一场是借充电宝折腾于老师的。都能让人看见郭君纯粹的业务能力。这也是郭德纲近几年中观众们最喜欢的相声。
综上,就是私以为郭德纲相声不好笑的原因。当然,这肯定不是全面的,甚至不是对的。可能站在徒弟或者身边人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。站在郭德纲自己的角度来说又多了一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