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明星 >

同一演员演不同角色反差会有多大?

4月份,咱们的凯凯王很忙。

4月7号,正午的历史大剧《清平乐》首播,故事改编自大IP《孤城闭》,制作精良,服化道考究。

4月14号,现代戏《猎狐》播出,出品公司之一是公安部新闻宣传局,讲的是少见的经侦题材,光剧本创作就历时4年。

是的,这两部同样由王凯主演的剧,正在对打。

而主演王凯呢,这个时候也秉承着“咦~都是额滴娃,可不能偏心”的心态,一条微博里,微博内容是《猎狐》,头像是《清平乐》,背景卡片是《大江大河》,后来他干脆把头像换成了,一半赵祯一半夏远。

要说两部戏同时上,对演员的考验可是不小,观众在不同戏里看见了同一张脸,除了服化道,让人一眼就看出区别也是个技术活。

大宋皇帝赵祯vs刑侦警察夏远,王凯在这两部戏里的表现都是咋样的?

所以,今天的挺疼议题就来了:

咱们先看看首先播出的《清平乐》。

宋仁宗赵祯,在历史上是公认的“千古第一仁君”。但就是这个仁,让他时刻顾全大局,自己却活的憋憋屈屈的。

做leader,他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害人家掉脑袋:渴了?憋着!

他广开言路,所以他的臣子可以哐哐砸他家大门和他辩论。

做儿子,因为身份限制他不能对生母尽孝,只能自己生闷气。

他时刻处于被动状态,皇后不能自己定,孩子也得被逼着收养。

为了维持住君王该有的样子,赵祯的喜怒哀乐也不能由自己来支配。所以他就连生母去世的那天,都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上。

一边保持君王的稳重不能失仪,一边又控制不住悲伤的情绪,一段矛盾且复杂的一段戏,不用肢体动作外化,王凯用表情就诠释出来了。

一般啊,像这样克己且压抑情绪的角色,很容易演成木头。

但咱看王凯演的赵祯,在不动声色之下也有自己的小九九——比如看见本该“貌丑”的皇后非常漂亮,他一开始的反应是“哎呀,有点后悔”。

坐下之后吧,又忍不住想瞄一眼:

紧张的还有点手足无措,借着吃饭再瞄一眼确认一下。

后来开始偷偷窃喜。

整个过程中,肢体小动作又多,神态眼神又密,一下把“皇帝”之外,年轻男孩“稳重”不起来的灵动劲儿演活了。

在《清平乐》里,角色的限制让演员不能依赖情绪,所以王凯用“收”的方式去立住了人物。

而另一头,在晚了一周上档的《猎狐》里,皇帝赵桢变成警察夏远,而且人活的一点也不憋屈。

夏远是年轻有为的刑侦警察,无所顾忌,愣中带“虎”,“虎”中还不缺细心。

他不会像赵桢一样动不动就“哎呀胸口疼”“哎呀脖子疼”,在这里他能在泥潭打怪,下手还贼重。就连平时说话呢,都底气十足。

判断一个演员同时诠释两个角色的成功与否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他在同一动作和情绪里的表现分别是咋样的。

比如同样是:生气!拍桌!《清平乐》里的赵祯是越想越生气,但又不舍得大发脾气:

放在夏远身上,面对突然改口的报警人,那就是带着警告和抓捕嫌犯功亏一篑的恼怒:

虽然这么个人物和《清平乐》里的赵祯完全相反,但王凯也并没有用一种完全外化的方式把他演出来。

为了增加夏远的生活化,你能发现,他从细节处入手了!

比如吃醋生气的时候,脸上在强颜欢笑,眼睛一直盯着后视镜,憋大招:

或者是听不懂装懂的时候,连吃东西都带着心虚。

在《猎狐》里,角色给了王凯更多发挥的空间,所以他用了更多的细节去丰富人物,去增加真实感。

看着看着我们发现,同一张脸,在同一时段被看见,这两个角色不仅没有让人混淆、出戏,反而是各自独立的呈现了出来。

而在这些背后的,是争分夺秒的攻克长且晦涩的台词,是对角色有信念感,因为相信角色的存在,才会去不断打磨。

这两个人物,一个是压抑的、内敛的。一个是利落的、外放的。

人物属性让他们不会经常出现激动的情绪,所以对于王凯来说,他们都不是大众意义上展现演技的捷径,不会总出现出圈的“演技炸裂时刻”。

但就是因为对这种“炸裂”的控制,这些角色才变得更鲜明,更立体,就像何冰老师曾经说过“好的演员都是在杜绝情绪的”。

所以我们就要拿小本本记下来了:好演员选角色,不应该局限在角色是否亮眼,人物是否有戏剧张力,表演是否有空间上。

角色不够亮眼,那就自己尝试二次创作,给人物更合理的行为动机。

角色不够有戏剧张力,那就放弃依赖情绪,从深层对人物进行理解。

标签: 演员 角色

精彩放送